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赠念衣并怀左周二丈 清末至民国 · 陈曾寿
七言律诗 押删韵
昔从周左为秋社,长忆先生鄂渚间。
今见黄州新句法,更怀青琐旧朝班。
南能北秀天难并,京洛江湖意等閒。
料理诗篇真事业,漫辞萧瑟对江山。
注:录自陈衍编《近代诗钞》,亦见《石遗室诗话》卷十。
上言大乐七事 宋 · 杨杰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六四○
一曰歌不永言,声不依咏,律不和声。
谨按《虞书》曰:「诗言志,歌永言。
声依永,律和声。
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,神人以和」。
盖歌以永诗之言,五声以依歌之咏,阳律阴吕以和其声,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,然后神人以和也。
若夫歌不永言,声不依咏,律不和声,八音不谐,而更相夺,则神人安得和哉!
且金声舂容,失之则重;
石声温润,失之则轻;
土声函胡,失之则下;
竹声清越,失之则高;
丝声纤微,失之则细;
革声隆大,失之则洪;
匏声丛聚,失之则长;
木声无馀,失之则短。
惟人禀中和之气,而有中和之声,足以权量八音,使无重轻高下洪细长短之失。
故古者升歌,贵人声。
八音律吕,皆以人声歌为度,以一声歌一言。
言虽永,不可以逾其声(如《大善曲》「肃肃艺祖」一句,以仲南黄仲四声歌之,声律最为和协。)
今夫歌者或咏一言,而滥及数律(如《正安曲》「至诚感神」一字兼夷黄四声。)
或章句已阕,而乐声未终(如《正安曲》已终,尚有黄无夷夹大五声之类。),兹所谓歌不永言也。
伏请节裁烦声,以一声歌一言,遵用永言之法。
且诗言人志,咏以为歌,五声随歌,故曰依咏,律吕协奏,故曰和声。
先儒云:依人音而制乐,托乐器以写音,乐本效人,非人效乐,此之谓也。
今祭祀乐章并随月律,声不依咏,以咏依声,律不和声,以声和律,非古制也,伏请详定。
大乐以歌为本,律必和声也。
二曰八音不谐,钟、磬、箫阙四清声事。
谨按《虞书》曰:「箫韶九成,凤凰来仪」。
盖虞乐之成,以箫为主也。
商颂曰:「既和且平,依我磬声」。
盖商乐和平,以磬为依也。
《周官》钟师「掌金奏,凡乐事,以钟鼓奏九夏」,盖周乐合奏以金为首也。
是钟、磬、箫者众乐之所宗,为圣帝明王之所贵。
数十有六,其所由来尚矣。
汉得古磬十六于犍为郡,郑氏注《周礼》编钟、编磬,及《大周正乐》、《三礼图》编钟、编磬、箫并以十六为数,示天子之乐用八钟,磬、箫倍之,以为十六矣。
且十二者,律之本声也,四者,律之应声也。
本声重浊,应声轻清。
本声为君父,应声为臣子。
故其四声或曰清声,又曰子声也。
景祐中李照议乐以来,钟、磬、箫始不用四声,是有本而无应,有唱而无和者四十馀年矣,八音何从而谐耶?
今巢笙,其管皆十有九,以十二管发律吕之本声,以七管为律吕之应声,用之已久,而声至和协。
伏请参考古制,依巢笙例,用编钟、编磬、箫之四子声以谐八音。
三曰金石夺伦事。
谨按《大司乐》:「文之以五声,播之以八音」。
八音虽异,其所以应律则一也。
故乐奏一声,诸器皆以其声应也,故不可以不及,又不可以有馀。
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,此之谓也。
今大乐之作,琴、瑟、埙、篪、笛、箫、笙、阮、筝、筑奏一声,则镈钟、特磬、编钟、编磬连击三,戾于众乐中声最烦数,而掩压众器。
求其所谓「无相夺伦」,不亦难哉!
伏请议定大乐,其镈钟、特磬、编钟、编磬并依众器节奏,不可连击三声,所贵八音「无相夺伦」。
四曰舞不象成。
谨按《乐记》曰:「夫乐,象成者也。
总干而山立,武王之事也;
发扬蹈厉,太公之志也;
武乱皆坐,周、召之治也」。
又曰:「武始而北出,再成而灭商。
三成而南,四成而南国是疆。
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。
六成复缀以崇天子」。
大武之舞六成,象周德之成矣。
国朝以谦德受禅,郊庙之乐先奏文舞,次奏武舞。
其于武舞也,容节六变:一变象六师初举,所向宜北矣;
二变象上党克平,所向宜北矣;
三变象维扬底定,所向宜东南矣;
四变象荆湖来归,所向宜南矣;
五变象邛蜀纳欸,所向宜西矣;
六变象兵还振旅,所向宜北而南矣。
今夫舞者非止发扬蹈厉,进退俯仰,不称成功盛德,差失其所向;
而又文舞容节,殊无法度,故曰舞不象成也。
伏乞《乐记》象成之文,议定二舞容节及改正所向,以称成功盛德。
五曰乐失节奏。
谨按孔子曰:「鲁太师乐其可知也,始作翕如也,从之纯如也,皦如也,绎如也」。
以成始作翕如也,始作翕然如众羽之合;
纵之纯纯如也;
节奏明白,皦如也;
绎如,其绪之不穷也,然后成。
今大乐之作,声不齐一,节奏混淆,往来无叙,曷闻所谓「翕如、纯如、皦如、绎如」者乎?
伏请稽考孔子之言,议定大乐节奏。
六曰祭、祀、享无分乐之序。
谨按《大司乐》:「乃分乐而序之,以祭以享以祀。
乃奏黄钟,歌大吕,舞云门,以祀天神;
乃奏太簇,歌应钟,舞咸池,以祭地示;
乃奏姑洗,歌南吕,舞大磬,以祀四望;
乃奏蕤宾,歌林钟,舞大夏,以祭山川;
乃奏夷则,歌小吕,舞大磬,以享先妣;
乃奏无射,歌夹钟,舞大武,以享先祖」。
夫金石众作之谓奏,咏以人声之谓歌,阳律必奏,阴吕必歌,阴阳之合也。
顺阴阳之合,所以交神明,致精意也。
今冬至祀天不歌大吕夏至祭地不奏太簇,春享祖庙不奏无射,秋享后庙不歌小吕。
既不能奏律歌吕顺阴阳之合,以格上神:而又无专祀四望山川用乐之制,则何以赞导宣发阴阳之气而生成万物哉?
故曰祭、祀、享无分乐之序也。
伏请依《周礼》分乐之序,以奉祠事。
七曰郑声乱雅。
谨按孔子曰:「恶紫之夺朱,恶郑声之乱雅乐」。
然朱紫有色而易别,雅郑无象而难知。
圣人惧其难知也,故定律吕中正之音,以示万世。
扬雄曰:「中正则雅,多哇则郑」。
又曰:「黄钟以生之,中正以平之,确乎郑、卫不能入也」。
今雅乐古器非不存也,太常律吕非不备也,而学士大夫置而不讲,考击奏作,委之贱工,如之何不使雅郑之杂耶?
伏请审调太常钟琯,依典礼用十二律,还宫均法,令上下晓知十二律音,则郑声无由乱于雅也。
今著《大乐十二均图》一卷,备载律吕宫调,又各取本宫乐章一首,附于篇,以图考声,则雅郑昭然别矣(《无为集》卷一五。又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七五,《玉海》卷一○七、一○九,《文献通考》卷九四、一三○、一四七,《宋史》卷一二八《乐志》三、卷一四○《乐志》一五,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二八。)
张枢密被召启 宋 · 任尽言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二九六、《宋四六选》卷一五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四九
伏审赐环珍馆,授柄枢庭
虽内宁犹有外忧,未平多垒;
而文事岂无武备,可折遐冲。
此郓欢所以归无敌之真儒,而蛮荆亦来威克壮之元老。
惟德其物,不战屈人。
某官冠冕庶工,模范多士。
道大配域中之四,达尊兼天下之三。
问学可以师帝王,自圯上老人之授;
用舍足以分治乱,由开元相国之传。
千载风流,一时人物。
周旋两禁,被遇三朝。
玉垒铜梁,西镇坤维之重;
龙盘虎踞,东临江表之雄。
功在山河,威行草木。
然后挂衣冠神武,设祖帐于都门。
多士盈庭,虽共惜老成之去;
贪夫窃位,庶使知廉逊之风。
坐致四维之张,实增九鼎之重。
及夫长淮失险,外阃戒严,君召则不俟驾而行,冠退则致为臣而去。
兹又出处皆合于义,岂止明哲以保其身?
文王之作兴,善养老者;
谢安之高卧,将奈苍生何!
趣以安车,副兹侧席。
诏旨屡颁于一札,恳辞累及于万言。
三命益共,莫遂循墙之请;
五浆先馈,岂容中道之惊!
右府以登延,降左貂而遝至。
加劳赐无下拜,视周王尊伯舅之仪;
入宫殿得乘车,等汉室宠千秋之礼。
记言惇史,给札诸臣。
礼貌之优,见闻未有。
望君如岁,既慰国人见叶公之心;
命汝作霖,行副天生待傅岩之意。
然而入朝见嫉,贤否皆然,直道难行,古今共叹。
周公左召公右,尚惑流言;
齐人傅而楚人咻,岂胜众口!
缪公无人,则不安长者;
居州独善,则其如王何!
虽君子之职,自足以见几;
而小人之忧,未免于过计。
敢缘臭味,辄布腹心,伫闻麻案之宣,嗣致槐庭之庆。
礼乐 南宋 · 喻汝砺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八八九
惟上践祚之六年,恩覃天区,威轶海外,远至迩安,上恬下怡,尔乃搜求閒遗,制作礼乐,陋绵蕝之遗仪,鄙淳于之古器。
愚尝求其所以制作之由,殆不可见。
窃妄意其帝宫瑰宝,清庙伟器,莫匪一德之纯儒;
白华成馆,青槐荫市,莫匪一德之俊造;
元和献诗,淮夷奏杂,莫匪一德之歌诵;
勒功河西,雄奇洮水,莫匪一德之事业,而致然耶?
嗟乎,此其制作之由,而未尽也。
意其宋省南台无一官旷职,萑蒲黄池无一夫啸聚,东廛西市无一人恶乎,南浦北邻无一声愁吟,而致然耶?
嗟乎,此其制作之由,而未尽也。
意其春风调鼎,武士辨鱼,而六尚之制修;
甘泉献赋,黄门论经,而三卫之法备。
天锡圣衷,井星众聚,与五纬之循轨乎?
甘泉之期,顺天之休,与于众人之来王乎?
嗟夫,此其制作之由,而未尽也。
意其变灭养瘠,羲陶轩镕,革浇治薄,尧醲舜醺。
九奕奕奕,流泽远也;
西宫雍雍,孝思严也;
临廱恢儒,道德胜也;
囹圄空虚,刑罚出也;
宗学满四京,九族睦也;
三舍满天下,风俗同也。
惟是道隆业巨,一至此极,尔乃左顾右盼,诏夷命夔,长驱直抵,目尧舜而跳三代,制磨天人,镌剔造化,刬陋芟弊,一新大典,以崇盛德,以扬伟烈,以昭太平,以示德意,以对扬哉,以武而诏后世。
呜呼休哉!
伏承明问,以上自二帝,下迄汉唐,其制作之本,度数之迹,下询诸生
愚窃以谓自三代以还,帝王之制,正如轻花浮云,飘空四散,荡然不可收拾。
历观秦汉而下,越数千百载间,人无上智虑,礼无一圭撮,乐无一音声,足以厌满人意。
则有操戈聚讼而礼始疑,侧堂挠堂而乐益侧。
新仪一试,特以遏击柱之戏;
玉律一调,特以衍《芝房》之歌。
则后世之礼乐,果何如哉?
延寿调律而京房喜,阮成补解而公惭。
沙少傅,不知春涧之元流;
琅邪老儒,来悟秋林之封豕。
则后世之礼乐,果何如哉?
以今日之盛,骏德在御,其制作之妙,且默回于造化之外,置议司以讲求缺遗,出帝指以明示制度,礼制乐作,洋洋乎三代如也。
又况异士四来,名儒辈出,撷英执奇,思眇天末,阔视秦汉而下,涉无人之境。
顾所谓元君何元和新礼,封禅之仪或取于倪宽之奏,明堂之制或取于公王之图,果足以献于大宗伯之前乎?
识赵人之铎声,辨周家之玉尺,阔视空中而知春气之至,埋轮地中而应玉管之灰,果足以献于大司乐之前乎?
是其智识飘飘,过出月外,冥搜化主,博取方类,高出帝王独到处,回视秦汉而下,其诚足取耶?
其不足取耶?
愚以谓帝王之典,具在方册,然五帝异乐不沿乐,三王殊礼不袭礼,是则礼乐之制,应时而造。
自今观之,九鼎之制所以统御神人,燮调造化,而鼐居中,独为重钟。
肇兴制度,自我作古,虽咸韶濩武之制,曾不足以踵门而献巧,况秦汉之纷纷乎?
呜呼,两生高卧而汉制微,二臣喑哑而唐制缺,后世之士知罪四子,而初不知夫礼乐之兴,固自有来处。
盖礼乐大典,必积德百年而后兴,彼其时君世主,德业脆薄,不足以堪耐此事。
虽使周公左召公右,亦焉能遽回其衰微而振起之?
然则四子之罪,固不足系颈而诛之也。
国家世世相承,行二百年,德隆业侈,眇无古昔。
彼秦汉而下,正可奚童而视之,则礼乐之兴,诚在今日。
顾天下之士,献群鲁之宏议,草茂陵之遗奏,交驰于门闾之下者,何其纷如也!
承学之士,亦复有杂涔阳之遗钟,识古冢之铜器,过永兴里而知太常卧吹之笛,视乐工图而得霓裳聚仙之拍,辄欲以区区薄技,少庆盛时之难逢,惟执士略其谬悠而与进之(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六五。)
此句疑有误。
刘少宰(代)1116年五月 北宋 · 唐庚
 出处:全宋文卷三○○八、《唐先生文集》卷一七 创作地点: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
伏审拜恩天陛,进位台躔。
凡在陶镕,举深抃蹈。
窃以国家安治,何啻百年;
宰相称呼,盖尝屡易。
置平章于后省,冠仆射于南宫。
犹袭唐馀,未皇周制。
主上亲纡宸翰,追述先猷,作新二宰之名,永著一王之法。
自非智足以断国论,仁足以遂物宜,则何以上副旁求,进膺大用?
恭惟某官才推人杰,学造天民。
言不外于圣人,故常合稷;
喻必根于经术,岂肯借秦。
二府者曾未数年,裨万乘者盖非一事。
逮兹爰立,实副具瞻。
所谓萧也规而曹也随,周公左召公右。
年登可待,刑措为期。
方此投闲,闻之起立。
阻远潭潭之府,莫趋两两之阶。
欣跃之诚,实倍伦等。